top of page


人形機器人量產前夕(二):全球青年就業市場結構性轉型陣痛
年輕人失業與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密切相關,它們是同一趨勢的兩種表現,共同指向就業市場的一場結構性革命。 人形機器人量產倒數,青年就業市場迎來結構性革命——專家呼籲:教育轉型與社會政策亟需跟上技術變革步伐 隨著特斯拉(Tesla)等科技企業加速推進人形機器人量產計劃,全球就業市場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轉型。據悉,Optimus人形機器人預計將於2026年實現年產10萬台、2027年突破50萬台,這一進程不僅將重塑多個產業鏈,更對全球青年就業帶來深遠影響。 一、入門級崗位面臨機器人替代潮 人形機器人的量產,首當其衝的是傳統上由年輕人擔任的 重複性高、結構化程度高 的入門級崗位。包括: 服務業 :餐廳侍應、咖啡師、超市收銀員 物流與體力勞動 :倉庫揀貨員、快遞分揀員、清潔工 家務勞動 :摺衣、打掃、簡單烹飪等家政服務 這些崗位正是當前AI與機器人技術最容易替代的領域。Optimus等機器人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,錯誤率低且長期成本更具優勢,使得企業在人力與機器之間愈發傾向後者。 二、青年就業陷入「兩面夾擊」困境 更令人憂慮的是,年輕人不僅在體力勞動市場

FOFA
2天前讀畢需時 5 分鐘
bottom of page
